一个养鸡的专业户的历程
一个养鸡的专业户,因为在几个关键的节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摇身一变,餐饮大亨,竟然将一只鸡卖出了100亿。1982年,安徽省肥西县有位年轻的小伙子,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那个时候啊,农村家庭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已经初见成效,粮食连年丰收,小伙子思维敏捷,一下子就预见到了粮食产量的增加一定会带动新行业的发展,比如粮食深加工、酿酒、养殖业等等。而养鸡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几百块钱就能起步,小伙子果断就开始了养鸡创业之旅。到了90年代初,国内开始大规模引进速成的白羽鸡,40天成熟,价格的涨得快。当时每个城市都专门设有家禽批发市场,在批发市场里面,速成鸡一下子占有了70%的鸡肉市场,大部分人啊,追求价格便宜白。五六块钱一斤,而当时一只三斤重的土鸡要卖到60到80一只,土鸡产业奄奄一息。当时所有的同行都觉得没有办法玩了,纷纷转型养殖白羽鸡。而这位小伙子却觉得这是时代给他造就的机会,坚决不跟风,坚持养本地土鸡,这是她的第一次选择。皇天不负有心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回归到土鸡消费,因为一直坚持品质,小伙子的鸡在安徽以及周边城市形成了良好的品牌。而小伙子本人也成为肥西县乃至安徽省最大的养鸡专业户。
到了90年代末,小伙子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他却天天焦虑睡不着。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难道这一辈子就要这样一直养鸡?产业的升级刻不容缓,他做了很多尝试啊,譬如把鸡杀掉,然后风干再卖,或者把鸡包装成袋装食品,但是效果都不理想。1999年,小伙子带团队参加了一次餐饮行业的特许经营培训,第一次了解了快餐行业和连锁经营行业,第一次了解了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连锁企业,也陆续去了全国许多快餐连锁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走访学习,最终决定做中式的连锁快餐,这是他的第二个选择。作为一个餐饮行业的门外人,他第一家店的开设过程可谓是费尽周折。菜品研发上,他们家的招牌菜老母鸡鸡汤光研发就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两年里啊,每天杀掉一到两只鸡,不断尝试开店筹备时,选址带装修,折腾了七八个月,光装潢就换了好几个版本,花了好多钱才把店开起来,取名肥西老母鸡。也许是因为小伙子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的店在开业的第一天生意就爆了。当时的生意好到什么程度呢?在营业的第四天就已经干废了一台收银。后面的故事啊就变得简单了起来。随着小伙子第一家店的成功,他一口气在合肥开了十几家店,每家店都生意火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肥西老母鸡在合肥闭着眼睛开店都能挣钱。但是到了2012年,他们开到接近100家店的时候,明显感到有一些吃力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小伙子也不知道。经过几天的挣扎,他最终决定从战略上重新进行梳理。为此啊,他还聘请了当时全球顶尖的战略定位公司特劳特做咨询,结果这个咨询费开口就要410万,当时小伙子总共才挣了600多万,说内心不挣扎是假的,但是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借助外脑,她说只要能把企业发展好,就算压上全部的身家也心甘情愿。
可是谁能料到,这400多万怕砸下去,就换来了一个结论,换名字。当时的肥西老母鸡已经是驰名商标了,在合肥市家喻户晓,几乎变成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小伙子在接到特劳特的报告之后,内心进行了非常剧烈的增长,因为改名字不仅意味着要放弃之前已经形成的品牌效应,而且还要花掉成千上万的资金。最终他还是决定破釜沉舟,彻底改把肥西老母鸡改名为老乡鸡,这是他的第三个选择。后面的故事啊,大家可能听过,在他改名的那一年,老乡鸡整体的利润是上年的2.5倍,就在前两天,老乡鸡还荣登了国内快餐第一品牌,全国覆盖了800多家门店。接近40年的创业历程,当年青涩的小伙子也变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老大哥。这位老大哥这几十年的创业,觉得有几次关键节点的决策至关重要,第一次是坚持差异化竞争,深耕本地土鸡养殖,第二次是从养殖业跨界到快餐业,一切从零开始,第三次是在原有品牌肥西老母鸡取得一定成功的背景下,下定决心做一个全新的牌子。他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一个企业如果无法实现连续性的增长,就会逐渐平庸,甚至慢慢枯萎,而连续性的增长则取决于你是否能够一直在关键的时刻做出对的选择。




